转载自 cooldavy 无冕金牌,白镜经典:美能达80 您所在的位置:网站首页 美能达100-300apo mtf 转载自 cooldavy 无冕金牌,白镜经典:美能达80

转载自 cooldavy 无冕金牌,白镜经典:美能达80

2023-11-25 08:05| 来源: 网络整理| 查看: 265

「一如既往总结写在最前面」优点:+ 体积小巧,重量符合预期+ 全开画质相当不错,可以媲美FE5518全开水准+ 色彩较为浓郁,很讨好眼球+ 对焦速度迅

缺点:- 太过老旧,保修堪忧- 螺丝刀对焦噪声较大,振动也很明显- 无耐候设计

最后有一条注意事项:采用LA-EA4的时候必须关闭A7机身上的人脸识别设定,否则会导致人像拍摄时无法准确对焦。

「正文」现在最为人所知的白色镜头群肯定是佳能L镜群了,其实最早采用白色镜筒+金圈设计的就是美能达了,同世代的佳能80-200L还是黑色镜筒的时候,美能达就把早在1993年就把原本1987年发布的80-200镜头G化为白色镜筒了(其他白色G镜头更是可以早到1988年),同时调整了对焦齿轮比,能够以更快的速度完成自动对焦,并冠名以High Speed镜头。

 

几乎所有的美能达白炮都饰有这枚标志性的金牌(末期720G似乎是例外)。这枚镜头的详细中文介绍恐怕已经并不多见,当年G镜的高价格定位也使得此镜保有量并不是很多。

那么为什么会在现在这个时间节点上购买一枚22年老镜头呢?因为FE镜群目前仅有一枚F4规格镜头,70-200作为最常用的人像干活头,没有F2.8光圈,就显得实用性无法维持在取代定焦头的水平上了。而大法的70-200/2.8 G售价相比之下比较昂贵,体积重量甚至对焦速度都稍逊此镜,所以才退而求其次选择了这一枚镜头。事实证明这枚镜头仅16.6厘米长度和72mm滤镜口径(与FE70-200/4相同),都是业内绝无仅有的水平。附上网图两枚作为对比:著名论坛SDF上Raoul大有FE720/4与820G的对比评测帖:http://www.sonysdf.com/alpha/viewtopic.php?f=9&t=89812,内有分辨率测试,各档光圈下中心部位解析度在伯仲之间,820G边缘画质在F5.6以前大概落后1-1.5档,F8后基本一致。下图也转载自该帖:

 

无论是否安装遮光罩,820G在镜头长度上一直保持更加小巧的身姿。

再引用东南亚老牌美粉博客:http://glaringnotebook.com上的4枚近似规格镜头对比图:

 

上图从左到右依次是:820G,720G, Sigma 720老款, Tamron A001s, 135ZA

这枚镜头年代久远,恐怕技术规格大家也都不是很熟悉,所以就贴上来:

 

这枚镜头源自1987年的陈坛老镜(80-200mm F2.8 APO),光学方面并无变化,依然是13组16片设计,和同时代佳尼康镜头并无二致。外对焦内变焦的设计导致镜头前玉会随AF机构而伸缩,无限远时为最短长度,仅166mm,最长长度也只有175mm最近对焦距离是非常硬伤的1.8米,更多的是专注于中长距离的应用,放大倍率为忽略不计的0.15X重量为1280克,自带脚架环但不可拆卸,搭载一枚对焦停止按钮

美能达时代的MTF图和大法的规格完全不同,所以图片仅供参考(这两枚图片居然只有在无忌才能找到了)

 

全套配置包含了镜头筒(上面标注有美能达80-200mm字样)和金属遮光罩(大法时代还剩下几个金属遮光罩的G镜头了?)

 

其实美能达也挺搞笑的,搞一个G镜头规格还非常羞羞答答,除了包装盒上一个小到可以忽略的G以外,就再也没有任何标注了(有金牌还不够么?)

 

72mm滤镜口径已经是200mm F2.8的光学极限了,似乎是除此一家别无分号的独特设计

 

仅有一枚FHB对焦停止按钮,在A7上使用时似乎只有AF-S模式才能生效,很奇怪

 

虽然为外对焦但是对焦环依然顺滑无比,伸出部分的镜筒也是完全金属制,对焦速度可以让今年上市的绝大多数镜头望尘莫及,也算是能够理解为什么美能达迟迟不采用SSM超声波镜身马达的原因了。

 

使用A7+LAEA4依然显得还算匀称(相对于FE720/4),并没有特别夸张的镜头盖效果

 

即便加上遮光罩也不算特别可怕:

 

「Bonus时间」这枚820G并不能使用原厂增距镜,于是就选了美能达亲戚汤姆龙家的2X增距镜产品:个头和FE3528基本一致

 

这枚增距镜似乎被疼龙冠以SP规格,采用了7片设计和BBAR多层镀膜,并采用了8pin设计。

 

正因为前玉内陷的设计所以才可以挂载820G镜头。这枚增距镜自带芯片,可以将增距后的镜头数据传输到机身

 

200mm F2.8的状态下自动就会变成400mm F5.6啦:

 

整体并不增加多少重量和体积的情况下,换取2X焦距,对于万年用一次的长焦需求来说也还算值得,毕竟这一枚增距镜的代价连原厂740G的遮光罩价格都不如:

 

风格上确实比较违和一点:

 

搭载增距镜之后的整体外观:

 

换一个更直观的角度,似乎这下子看着体积就有点夸张了:

 经过实测,如果不是100%试图下一对一的对比,其实采用增距镜后的画质依然是堪用,比单纯牺牲像素的裁切或者采用APSC机身来说还是更优100mm F2.8同一焦段下中心点100%视图:

 

上图为不搭载增距镜,下图为搭载增距镜后的效果:

全部为jpg机内直出作品(std发色)

_DSC1216.jpg (134.3 KB, 下载次数: 15)

_DSC1215.jpg (217.99 KB, 下载次数: 6)

_DSC1180.jpg (96.49 KB, 下载次数: 4)

_DSC1231.jpg (111.1 KB, 下载次数: 6)

_DSC1217.jpg (122.82 KB, 下载次数: 4)

_DSC1213.jpg (104.1 KB, 下载次数: 5)

_DSC1179.jpg (174.83 KB, 下载次数: 5)

_DSC1174.jpg (104.93 KB, 下载次数: 4)

_DSC1166.jpg (117.96 KB, 下载次数: 7)

_DSC1157.jpg (182.8 KB, 下载次数: 4)

_DSC1229.jpg (128.18 KB, 下载次数: 4)

_DSC1196.jpg (99.58 KB, 下载次数: 6)

_DSC1451.jpg (114.85 KB, 下载次数: 4)

_DSC1406.jpg (105.52 KB, 下载次数: 4)

_DSC1374.jpg (120.4 KB, 下载次数: 5)

 



【本文地址】

公司简介

联系我们

今日新闻

    推荐新闻

    专题文章
      CopyRight 2018-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